Rio
当我在6月主要完成三件工作;一是将用户注册、登录、改密等功能切换至AWS Cognito;二是将就用本平台搭建了个用户手册站点(helper.uiedit.com),并制作了相应的内容;三是将支付功能再次调通了。
这三件事做完,平台的功能就都齐全了。特别是开始我想单独做一个文档项目,弄个doc.uiedit.com,后来想到就用平台来搭建,结果搭建成功,效果还不错,满足了需求。我开发的平台自己能用上,又一次证明了其价值。我有些洋洋得意。
广告投放
6月底,我开始转向推广工作。首先想到的是在搜索引擎上投放广告。
某知名搜索引擎,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一步步跟随引导操作,结果很容易地制作成功了一个广告。那文案用词、配图、样式都比我想象的好,广告预览效果出来时,我都很惊讶这是我做出来的。设置好竞价投放的各种参数,在付款方式中绑定了外币信用卡,虽然我知道一般是需要24小时以上才有数据的,但还是难抑制激动万分的心情点击了那个叫“开始烧钱”的按钮。
第二天,我去看时,各指标均仍为初始值,另有一个错误提示。只有两个英语单词或译成中文有四个汉字的提示,对方以一种见过各种以不正当方式欺骗单纯的搜索引擎以及背后纯真善良的开发者的语气说不能提供更多信息,生怕多说一个词我就能据此成功绕过规则,取得非法利益。不管他们是谁,人还是机器,总之表现出特别高看我的智商与技术能力,而且钱一毛也没烧掉,这两点令我在接受这个拒绝时心情并不坏。我就看别人做的网站有什么,先后做了consent banner、优化登录跳转、查询所用的几个域名(有几个买的二手的)是否在黑名单等等。最后找了人工,按照其非常专业、谨慎、有限且模棱两可的提示也没有解决。
找了第二家知名的搜索引擎,依然是遭到了神秘兮兮地拒绝。不同的是我看了网站访问日志,有40多个全球各地的独立访客。按其定价,要花400美元。但它没扣我钱,只是给发邮件说了些莫名其妙狠话——内容加红加粗、而且有“永久性”这样的词。
同时进行的,还向几家知名的技术网站中的广告合作提交了申请,我知道且事后证明是不会有回应了。
算了,我想。
内容营销
得换脑子。去省图书馆借阅了大量推广营销方面的书。
结合自身条件,决定做“内容营销”——直白点说就是写软文、拍视频、搞直播。
参阅一些影视制作等方面的书,我准备首先做一个访谈类的视频,总体介绍我这个项目。并发布了招聘信息,招个主持人来兼职拍这个视频,有20多个人来应聘,花了两三天时间面试。待定两位。
去找影视制作公司谈,觉得价钱太贵,但交流过程中又没花钱学到了几个知识。这令我改了主意,按照与应聘者“一周内没有消息就不要等了”的约定,我没有通知任何人来。我觉得一个人拍就够了。购买了相关设备,不断的调试软硬件、做剪辑,一周终于拿出了一个基本满意的视频——UIEdit概述
我拿给家人看,她不断往后拉,打着哈欠说:“还不错”。手机递还给我时,我认为只看了不到20秒。
我想,这个近6分钟的视频不再会有更多人看到了。
朋友圈发视频应该限制在30秒,看来这是个硬标准了,以前还有怀疑,现在觉得人家是对的。
想想很多广告也就5秒、10秒在观众看来都是煎熬了。
我意识到视频要短,要有侧重点,不是什么都得讲,只打一个点,要用吸引人的形式。要有真内容,站那儿光讲这种内容大多作为睡前定时播放的音频使用,对促进睡眠有一定功效。
我能制作什么吸引人的内容呢?
摆摊计划
正值盛夏,媒体报道了各地夜经济、地摊经济红火现象。各地官方也开辟各种临时摆摊点来促进经济。
我制订了“摆摊计划”。摆摊做网站。我的产品优势在于几分钟内就能搭建一个网站,在等待一份炒面炒好的间隙即可完成,做到“立等可取”。另一方面,这可作为地摊经济的新业态,有一些炒作的噱头;一边摆摊一边直播,并拍摄素材以备他日使用。且可开上车,带上物料设备,从武汉出发,一路向东,途经的每一个城市都摆上几天,制造话题。
为着这个行动目标,开始作各项准备。平台交互优化,做宣传材料,购置设备、动员人员等等。
一个看上去很小的问题如那冰山之一角正浮现出来…
因定位的三类人群使用场景:大学生求职自我宣传、创业公司官网、行业专家的博客。他们使用电脑办公学习的场景多,我这个平台可归纳为办公工具软件类,所以网站只支持了PC端。投放广告时也是只支持PC端。
那么摆摊时怎么做呢?我弄套折叠桌椅,放上电脑,替人注册登录并完成建站。这样,人家的账号密码就记录在我的电脑上了,给人带来一丝丝密码泄露的不安全感。除非在人家自己的设备上操作。但除了刚加完班的程序员,谁逛夜市地摊会带电脑呢!人人都会带的设备,当然是手机啦,在自己的手机上操作,我提供必要的指导即可。何必给人带去这一丝丝可以解决的不安全感呢?移动端的支持迫在眉睫。
从一开始,就留有这方面余地,所以大的困难没有。主要是交互设计,信息录入时当然电脑会更好,不过现在语音输入什么的,能大大提高移动端输入信息的效率。
花了十余天,完成了平台主站、购买、支付等一直到用户网站后端界面的移动端适配。效果比想像得好。
期间某宝的支付的移动端要另行开通,当然有一些规则上的要求。也顺利地解决了。
冰山这一角被我按进了水里。还没放松一会,另一个角又若隐若现…
之前设计的AWS AMI方式是不是可以进一步优化?之前的按国际化思想设计的东西还是要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一本书上说“国际化要基于本土化”。
国内用Aliyun 甚于AWS,用某宝付RMB甚于USD信用卡,预付甚于后付,套餐甚于单点…
基于这些认识,行动有几点:用Aliyun自有服务器,建立包年套餐,赠送子域名等。
用aliyun服务器,从交互上来说,我通过其提供的接口从后台启动一个,完成环境安装与绑定。用户体验会很便捷,不需要做任何操作,就可以发布网站了。且我可以从中赚取一定的“管理费”。好处是如此的明显。但缺点也是如此的令人不安——服务器在我名下,可使用权在我不能控制的他人。如果他人拿来做一些坏事,会给我带来风险。严重点钱没挣到,还要坐牢。
这始终令我难走出这一步。
现在是必须要向前走了,对这个风险要做好防范。一是刚开始量不会太大,对这些机器做好巡查;二是不开放完全控制权给用户;三是,写好免责协议,在使用前明确责任,并声明“保留因安全风险关闭该服务器的权力”。
人想成事哪有不冒风险的。无非提醒自己紧崩这根弦,谨慎对待。
想到此,有种时空交错之感,原来我即将成为之前在后台神秘兮兮拒绝我的人。
UIFORK
为了简化操作步骤,觉得要启用fork功能。这个在之前的大版本里叫copy。
Fork在程序员的世界里是一个容易理解的词。我担忧这个词会令程序员之外的大众摸不着头脑。
结合音译义译,可用“复刻”这个中文翻译。
不论如何,反正这个功能是要做的。做了再说。三天后,这个功能做好了。
此时,我认为只是做了一个便捷的功能,没想到几周后,这个词成为了我公司一切产品包装、运营思路、品牌口号的中心点。
9月旬,我去(或回)了杭州,跟老友们见面交流感情和项目。
回程途中,我考虑着这些意见,觉得Fork是个亮点。
要像卖服装那样卖建站产品;要弄多个案例,让用户就像进了一家服装店一样,挑选自己喜欢的款式,然后购买。
技术上我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就是fork功能。现在无非就是要增加案例。而且随着用户量的增加,所建的每个站都可以成为案例,案例就会指数级增长。
可以做成一个社区,建站者可将自己的站提交到社区,供人查看、挑选、复刻,我平台只须做一些引导与激励即可。
万事开头难,那么只要开好了头,万事也不再难了。
工作明确了,就是“丰富”,丰富可定制样式、丰富模块、丰富案例。
这篇文字,就是这个“丰富计划”的一部分。
我首先做个自己的站,作为第一个案例,要有真内容,能打动人的,还是真情实感,这是AI创作暂时无法替代的。
我打开万网,以fork为关键词查询着可用域名,选择了UIFork.com 这个域名。
UI和Fork都是本行业耳熟能详的词,希望从行业内出发,渐渐走进大众视野。这是我目前能注册到的最适合的域名了。
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域名及品牌的全站更新,这不是件那么容易的事。
之前制作的视频、用的道具、宣传物料等等在启用新域名那刻已然成为历史被封存在低性能的磁盘区和房间空余角落。
新的路程正徐徐展开…